海南食品安全网
首页 > 食品新闻 > 海南 > >

10项食品领域项目通过2021年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形式审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9-24 18:09:46 来源:互联网

食品伙伴网讯 8月26日,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公示了2021年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形式审查结果,其中,有67项通过形式审查,有11项未通过形式审查。

 

在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中,有10项涉及食品领域。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示内容如有异议,可在公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加盖单位公章或签署个人真实姓名及联系方式的书面意见和相关材料提交海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21年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形式审查结果汇总表(食品领域)

序号

业务类别

项目名称

征集类型

申请经费

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

项目简介

审查结论

24

南繁种业与热带高效农业

海南双季稻亩产3000斤新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定向委托

500.0000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

曹兵

为推进国家粮食安全,隆平院士提出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超高产冲刺”目标,并于2020年12月组织包括海南在内的全国12省实施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项目。双季稻实现亩产3000斤目标,不仅周年单位面积单产提高,还可促推扩大双季稻面积,这是增加水稻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的有效举措,项目实施对助推我国水稻单产和总产迈上新台阶,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和确保“中国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项目主要开展杂交稻双季亩产3000斤新品种筛选及生理生态机制研究、海南典型生态区杂交稻双季亩产3000斤配套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拟通过建立以地理远缘、亚种间部分优势利用和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的高产高效杂交稻育种技术,培育实现双季亩产3000斤目标新品种,充分挖掘双季亩产3000斤杂交水稻品种增产潜力,集成“良种+良田+良法+良态”配套栽培技术,率先将高产栽培技术参数指标具体化、定量化,探索超高产产量形成机理并整合一整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填补双季稻亩产3000斤技术空白,为双季稻亩产实现3000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项目成功后,将刷新海南双季稻单产历史最高纪录,示范县创当地双季稻历史最高纪录,海南也将获得一批超高产品种和配套高效栽培技术成果,对促推扩大粮食生产有重要作用,在推动水稻粮食提质增效、自贸港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通过

27

南繁种业与热带高效农业

高体鰤与金枪鱼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公开征集

500.0000

海南大学

骆剑

  我国海水养殖主要采用陆基和近浅海养殖模式,仅利用水深20 m以浅的近岸海区,养殖面积、养殖产量和大宗养殖品种数量均远低于淡水养殖业。而我国广阔的深远海海域和丰富的鱼类种质资源尚未利用。因此,发展深远海养殖产业,开发南海海区新的养殖品种已成为政府、学界和行业的共识。
  高体鰤和金枪鱼是海洋水产养殖中较高价值的候选品种,也是适应于50米以深海域养殖的理想对象,但受到野捕驯化、人工繁育、营养饵料和病害防控等方面的技术限制,我国相关产业发展规模小。本项目将在研究金枪鱼和高体鰤生物适应性与繁殖生理学的基础上,突破野捕驯化和人工繁育等技术,筛选和开发饵料、饲料,开展病害研究和防治技术开发,建立健康高效养殖技术并进行应用示范。
  本项目整合了国内该领域的优势研发力量,将对限制高体鰤和金枪鱼养殖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进行重点突破,补短板凸优势,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高体鰤、金枪鱼产业链构建和深远海规模化养殖扫清技术障碍,推动我省海水养殖走向深蓝,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蓝色粮仓战略实施提供支持。

通过

31

南繁种业与热带高效农业

海南水产南繁优势品种育制种技术创新及应用

公开征集

500.0000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黄海

项目针对海南海水养殖品种石斑鱼和凡纳滨对虾良种匮乏、亲本种质退化、育种手段落后、育种周期过长、育苗成活率低等影响产业发展问题,收集国内外金钱斑、棕点石斑、东星斑、凡纳滨对虾等种质资源,并整合保存现有的养殖和野生群体,构建活体种质资源库;筛查SNP位点并建立2种石斑鱼和凡纳滨对虾的高质量SNP单倍型数据库,评估遗传结构,筛选建立育种核心种群5-7个;解析石斑鱼和凡纳滨对虾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机制并评估遗传效应和育种值,鉴定生长、抗病或抗逆主效基因6-8个;研发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和杂交种育等关键技术,创建石斑鱼、凡纳滨对虾现代育种平台,培育长快、抗逆性强的石斑鱼新品系1-2个、对虾新品系2-3个,申报新品种1个;开展石斑鱼工厂化育苗、对虾SPF苗种培育等关键技术研究,制定技术标准或规程2-3个,建成石斑鱼苗种繁育示范基地1个,培育全长2-3cm的种苗350万尾,实现产值600万元以上;建设高等级生物安保对虾育种基地1个,培育和推广优良亲本10万对,培育SPF苗种100亿尾以上,实现产值2000万元以上;申请受理发明专利4-6件,发表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7-8篇。

通过

32

南繁种业与热带高效农业

南海开放海域潜浮渔场养殖模式构建

公开征集

500.0000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陈傅晓

    海洋养殖突破近海空间限制,走向深远海是海洋渔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国家和海南省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海南自贸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战略发展方向,是助推海南省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蓝色增长和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水深25m以上南海海域空间广阔,但南海海域“风大、浪高、流急”的特点明显,特别是超强台风频发,传统的HDPE网箱在抗台风能力、拓展养殖空间、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已不能满足当前的产业发展需要,故深远海养殖装备和现有养殖模式亟待创新升级。项目立足解决我国南海深远海工业化养殖绿色发展的重大需求,重点针对深远海开放海域台风影响大、养殖海域工况恶劣的突出问题,以安全高效产出为目标,以大型潜浮养殖渔场为依托,从平台空间布局及养殖环节考虑,筛选适于南海开放海域潜浮式渔场养殖的海水鱼种类,研究鱼类潜浮养殖驯化技术,开展鱼类潜降水深适应性研究,运用智能化设施和机械化装置,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南海深远海养殖作业效率、经济效益和技术水平;针对潜浮渔场大容量包围体生产的养殖方式,开展潜浮渔场生产监控管理系统研发,研究潜浮式渔场养殖容量评估技术,构建南海开放海域深远海大型潜浮养殖渔场智能化养殖新模式,实现我省深远海养殖产业技术革命性的突破。

通过

33

南繁种业与热带高效农业

瓜菜嫁接育苗技术集成与示范

公开征集

500.0000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张文

针对我省以茄果类青枯病、瓜类枯萎病以及根结线虫等土传病害为主连作障碍日益严重,而现有的嫁接育苗生产技术水平不高,难以提供高质量嫁接种苗,从而导致嫁接栽培仍难以发挥克服连作障碍的生产优势。本项目旨在通过人工接种(枯萎病病原菌、青枯病病原菌、根结线虫)结合田间农艺性状鉴定,筛选或培育出抗瓜类枯萎病、茄果类青枯病、根结线虫且综合性状优良的砧木品种(组合);开展植物纤维性热带农业废弃物发酵技术及基质配方的研究以开发出新型瓜菜育苗基质;开展不同瓜菜砧穗嫁接苗龄和嫁接方法的研究以创新嫁接技术;研究瓜菜育苗环境因子、营养供应与外源物质对嫁接苗质量的影响以获得瓜菜嫁接苗的壮苗技术措施;集成以上嫁接育苗技术形成瓜菜嫁接育苗技术标准体系,建立示范基地并进行辐射推广,规范我省瓜菜嫁接苗生产,提升嫁接苗质量,有效克服瓜菜连作障碍,促进我省瓜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

37

南繁种业与热带高效农业

海南主要冬种蔬菜育种技术提升与新品种培育

公开征集

500.0000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杨衍

海南主要冬季蔬菜种质资源深度评价不足,优异种质匮乏,种质创制方法与技术滞后,优质多抗、生态适应型品种缺乏,是我省蔬菜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的关键难点。充分挖掘资源禀赋,加强生态适应型蔬菜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联合攻关制约我省蔬菜种业技术难点问题,是“资源深度鉴定评价和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升,资源创新利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具体举措。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菜篮子”保供为主线,强化种质资源表型与基因型精准鉴定评价、深化重要经济性状形成机制、聚合优良性状,创制优异种质、培育优良品种,是打赢蔬菜种业翻身仗的基础保障。

通过

38

南繁种业与热带高效农业

荔枝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公开征集

480.0000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李松刚

     荔枝产业是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热带亚热带果树产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对果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荔枝生产关键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果园土地、农资、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不断提升,效益空间越来越小,二是自动化、机械化应用水平较低,生产效率偏低,三是果实品质调控技术不完善,果实品质不稳定,四是特色荔枝品种缺乏配套技术,减产减收严重。
    本项目拟开展荔枝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一方面进行荔枝果园节本增效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包括:果园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和小型机械机具的应用,逐步实现果园施肥、灌溉、打药、修剪、疏花等作业环节机械化或自动化,提高果园劳动效率,实现果园节本增效;另一方面进行主栽荔枝品种优质丰产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开展荔枝成花机制及调控技术、荔枝生理落果机制与保果壮果技术、裂果发生机制及果实品质综合调控技术等,解决特色荔枝品种生产瓶颈问题。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实现荔枝果园节本增效和品质提升,增加果园收益和产业效益,有效推动荔枝产业技术稳步提升,助力品牌打造,提高海南荔枝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对于促进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

39

南繁种业与热带高效农业

热带果树种质资源精准评价与创新利用

公开征集

500.0000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陈业渊

    针对海南省重要热带果树芒果、菠萝、火龙果遗传性状表型特征与分子精准鉴定技术缺失、优异种质匮乏、育种技术效率低等制约种业发展的科技问题,开展如下研究:(1)通过群体重测序、转录组等组学技术开展香气、色泽、果眼深浅、溃疡病等基因型多态性分析,表型和基因型数据相结合,开发精准评价方法;依托种质圃保存的丰富种质资源,开展色泽、香气、果眼深浅、溃疡病等重要性状表型和基因型精准鉴定,发掘香气、色泽等重要性状突出的优异种质及基因资源;构建重要品种的分子身份证。(2)改良控制授粉等常规育种技术,开发分子辅助育种等共性技术,建立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构建色泽、果眼深浅、抗(感)病等重要性状后代群体并解析其遗传机制,开发果皮色泽等分子标记,常规育种与分子辅助育种相结合,筛选和创制一批色泽鲜艳、抗病、广适性强育种新材料和新品种并示范。本项目重点解决芒果、菠萝、火龙果香气、色泽等重要性状基于表型和基因型相结合的精准评价技术问题;突破常规育种的控制授粉和分子辅助育种的杂种SSR鉴定、分子标记等育种技术,构建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研制性状鉴定、育种技术8-9项,完成300份资源基因型精准鉴定,发掘优异种质60份、优异基因5-10个;建立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构建杂交群体6-9个,创制杂交材料500份以上,筛选优株10个;申报新品种保护权5件,选育宜应用品种3个;申请发明专利6件,发表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14篇。

通过

43

南繁种业与热带高效农业

水产养殖种苗工业化生产与新养殖对象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联合基金

200.0000

海南省海洋发展有限公司

符书源

    本项目开发基于光照、控温、循环水处理、独立饵料、育苗水体生态系统等条件的热带海水鱼类循环水繁育系统,通过人工干预的模式满足亲本培育、产卵受精孵化及育苗系统所需要的各项基础条件,实现全人工、全天候的热带海水鱼类苗种生产;同时研究亲鱼培育、受精卵的孵化、仔、稚、幼鱼培育等关键技术,建立起一套适用于南方热带地区的循环水系统,实现苗种的规模化稳定生产;制定石斑鱼卵车间孵化育苗等企业技术规程或工厂化循环水车间养殖技术标准。
      本研究拟综合应用分子数量遗传学和多种组学分析,定位多个与养殖品种优良性状相关的基因位点,筛选出与目标性状紧密相关联的主效遗传位点,开发具有育种价值的分子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优势性状亲本,培育优良性状稳定遗传的后代,选育新品种 (品系),同时揭示相关基因作用网络,挖掘和鉴定关键功能基因,阐明其遗传作用机制,为热带海水鱼生长相关研究提供遗传基础,助力南繁水产种业的升级和健康发展;
    本项目收集和保存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或者不同地理种群的海水鱼后备亲鱼,通过对后备亲鱼的移养驯化研究,开展亲本保育、亲鱼人工催产、精液保存、苗种培育及规模化生产等一系列技术研究。通过以上研究,获取关键环境水化因子和相关关键参数,最终构建适合热带地区的环境友好型、条件可控的循环水育种、制种系统,同时培育适合于热带、亚热带海域大规模商业化养殖的海水鱼类新对象 (品系) 一种。
    

通过

45

社会发展(现代生物医药与生命与健康、生态环保)

食用槟榔产品毒理学及安全性评价研究

定向委托

500.0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宫丽崑

主要内容和研究意义:
本项目从海南槟榔青果及其制品的物质基础研究出发,采用质谱表征和质谱成像技术对其全成分和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离/分析,建立相应质量研究标准;同时,对其活性/毒性成分群建立可视化辨识方法和分析技术。进一步,采用分子生物学和成组毒理学研究技术、分子病理和分子免疫学技术方法,对其成分的生物活性和潜在毒性作用进行筛选评价,在通过国际多边认证GLP实验室,首次同时采用正常和粘膜损伤动物模型,整合细胞和模式生物等体内外模型,对海南槟榔一般毒性、心脏和神经系统作用、遗传毒性、生殖细胞毒性、致癌性潜能进行全面和系统评价以及作用机制研究,确定其安全限值的范围。研究结果将为筛选槟榔合适食用部位,减毒制品研究开发提供物质基础信息和质量控制手段,为槟榔相关产品安全食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为我国海南槟榔产业健康发展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拟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1、海南食用槟榔(青果)及其制品的全成分和主要成分的定性/定量分离和质谱分析方法的建立,相应质量研究标准的建立;
2、槟榔及其制品活性/毒性成分群的辨识方法和分析技术建立;
3、建立不同毒性机制的体外模型和模式生物模型,并应用于潜在毒性成分筛选;
4、综合体内体外毒性研究,系统描述槟榔产品安全性,确定安全阈值范围,建立毒性成分限量标准。

通过

(来源:海南省科学技术厅)

        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2021年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形式审查结果的公示.xls

       原文链接:http://dost.hainan.gov.cn/xxgk/xxgkzl/xxgkml/202108/t20210826_3041182.html

       本文由中国食品安全网食品资讯中心编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请联系news@foodmate.net。

版权所有: 海南食品饮料网 Copyright(c) 2016-2019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8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fw@service.com
海南食品饮料网打造全国快消食品招商代理信息服务平台,食品进出口招商代理、小食品招商代理经销商、食品饮料招商代理网站,免费服务让食品企业诚招代理商买卖最好的食品。
未经海南食品饮料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